①小鼠模型:8周龄C57BL/6小鼠,体质量20-23g,通过腹膜内植入的渗透泵使用异丙肾上腺素30μg/g/d,连续7-21天,建立不同程度小鼠心力衰竭模型[3]。
②大鼠模型:Wistar大鼠,通过间隔150小时连续两次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4mg / kg),诱导左心室重塑和心力衰竭,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4]。
① 小鼠模型: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体质量20-25g,小鼠气管内注射溶于50μL生理盐水,浓度为5mg/kg的博来霉素,连续7天,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5]。
② 大鼠模型:雄性Wistar大鼠,大鼠气管内注射溶于300μL生理盐水,浓度为2.2mg/kg的博来霉素,连续21天,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6]。
①小鼠模型:7周龄C57BL/6小鼠,通过将2.0%腺嘌呤饮食给小鼠喂食至少6周后再喂食1周,然后改为正常饮食,建立小鼠慢性肾脏病模型[7]。
②大鼠模型:8周龄雄性SD大鼠,将腺嘌呤悬浮于0.5%甲基纤维素400中,通过胃管口服 (50 mg/kg/d),连续7天,建立大鼠慢性肾脏病模型[8]。
用于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的一种常见化学药物是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STZ通过作用于β细胞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最终导致胰岛中β细胞几乎完全被破坏。这使小鼠丧失了正常的胰岛素生成能力,呈现出高血糖症状和体重减轻。
①小鼠模型:ICR小鼠,腹腔注射70mg/kg 含量为1%的STZ溶液,注射4天,血糖高于11.1mmol/L认为造模成功,若未达到该要求,可增加一次按照100mg/kg体重腹腔注射1% STZ溶液[9]。
②大鼠模型:8-10周龄雄性SD大鼠,静脉注射65mg/kg STZ缓冲液,注射7天,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免疫和肠道微生物的共同作用结果。在 IBD 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动物模型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鼠类动物模型成为研究 IBD 发病机制和治疗的主要手段。
对于化学物质诱导的鼠类 IBD 模型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其中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结肠炎通过硫酸基团引起的高负电荷破坏肠黏膜屏障完整性,从而导致肠屏障受损,巨噬细胞功能失调以及菌群紊乱等现象。
①小鼠造模: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体质量25g左右,无菌水配置3% DSS溶液,连续饮用7天,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11]。
②大鼠造模:雄性SD大鼠,无菌水配置2% DSS溶液,连续饮用7天,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12]。
①小鼠模型:C57BL/6小鼠,体质量20±2g,腹膜内注射单剂量的LPS(5mg / kg),建立小鼠神经炎症模型[1]。
②大鼠模型:Wistar大鼠,体质量225-250g,腹膜内注射单剂量的LPS(250µg/kg),连续7天,诱导大鼠认知损伤模型[2]。
小结
建立动物模型的对研究人类疾病有着很好的帮助,尤其是各类新疫苗、新药、新的诊断试剂的研发,在应用于人体之前都要经过动物模型这一关键阶段,在探究各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生机制时,疾病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平台。因此使用动物模型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相信大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也会用到各种动物模型,欢迎各位科研大佬们在评论区中展示动物疾病造模方法,互相交流学习,一起进步!
【更多往期推荐】
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前往 TargetMol®中国 官网选购您心仪的产品